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青少年群体中抑郁、焦虑检出率分别达到24.6%和17.2%,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尽管国家先后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资源配置不足、体系不完善、协同机制缺失等问题,亟需从政策保障、资源配置、家校社协同等方面综合施策,构建全覆盖、全链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一、高度重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高效启动
2024年,省教育厅举办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网络心理专项培训;今年以来,市教育局下发《全面加强校园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和《保定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危机干预工作手册》;县教体局下发《全面加强校园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春季学期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通知》。全县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心理辅导档案管理、值勤值班等工作制度,利用家校群、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身心,释放学生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常态开展,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载体
一是开足开齐课程。按要求每两周至少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每月至少召开1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二是丰富校园活动。学校以开展校园活动为抓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社团活动、课后延时服务等节点或时段,结合雕刻、定瓷、诗词、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教师、学生、家长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温暖氛围。三是开展阳光体育。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校内积极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同时合理布置校外体育家庭指导作业,鼓励学生走到公园、社区健身中心、野外拓展基地常态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注重实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生根
一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我县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337人。2023年10月,全县4000多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2024年4月,又有1400多人参加省教育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专项培训,一支“1+N+全员”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同时,各学校充分利用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专业技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挖掘教材、设计活动等形式,多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润物于无声,润心于无形,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
二是发挥心理辅导室作用。目前,全县学校都按要求建设了心理辅导室。一中、二中、燕南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做到全天开放,每天帮助学生解决轻微的心理问题和身体不适。2025年,我县着力打造高质量心理辅导室,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功能,热线电话24小时开通,让更多学生享受心理辅导室带来的放松和治愈,使其成为推动全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是关注重点学生人群。针对留守儿童、隐性辍学学生,以及因身体条件、学习成绩、性格等原因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家庭监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家庭教育不良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学生、存在辱骂、恐吓、殴打其他人行为的学生等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常态化开展动态心理摸排,实时掌握学生心态变化,建立台账,适时干预,让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
曲阳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