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方志曲阳
曲阳北岳庙碑记诗文辑录(一)
发布时间:2022-05-06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字体: 打印

曲阳北岳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公500--508年)年间。相传尧舜时即封禅五岳。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祭祀五岳四渎已成为定制。北岳庙以其祭祀、建筑、壁画、碑刻文化著称于世。庙内碑刻林立,存有从北魏至民国以来的碑刻、墓志等200余通,内容涉及祭文、祝文、告文、墓志、图志、记事等。

除此之外,必须要提的是一些专门的诗词碑刻以及告文碑中的诗文。共有27块,其中唐1块,金1块,明17块2块,民国2块,无纪年4块。诗词共89首,诗分五绝1首,五律22首,五言排律1首;七绝28首、七律33首、七言古风1首;词3阙。作者皆为当时政要及当地官员。

   让我们随着诗词游北岳,共同品读北岳文化中的诗词语言。在平仄音律中寻找起伏捭阖的节奏,在诗意的境界里展开一幅幅山水画卷。此文作以专门摘录,以饗书家、诗友。

                                           一、李夐《恒岳晨望有怀》

五言晚秋祭

恒岳晨望有怀

定州司马李夐

二仪均四序,五岳分九州。

灵造良难测,神功匪易酬。

恒山北临岱,秀崿东跨幽。

澒洞镇河朔,嵯峨冠嵩丘。

禋祠彰旧典,坛庙列平畴。

古树侵云密,飞泉界道流。

从官叨佑理,衔命奉珍羞。

荐玉申诚效,锵金谅有由。

郊原照初日,林簿委伹秋。

塞近风声厉,川长雾气收。

他乡饶感激,归望切祈求。

景福如光愿,私门当复侯。

   五岳独尊崇,恒山幽如行。更何况吾家在北岳,更爱北岳山。遥想诗人与我一样喜欢北岳山川,立于秋晨望岳,奉佑理珍羞,感激切祈求,看天地四时,五岳九州,云树飞泉,郊原初日,祈求国泰民安,愿景达成

诗为唐代定州司马李夐所作,在《大唐定州北岳恒山灵庙之碑》碑阴上方,楷书,正文16行,共19行,高25厘米,长60厘米。《金石萃编(第七十二)》有载,《全唐诗》有录。

二、□《林泉并序》

仆到任,闻县界山蓝,多山水之胜,独香台冠绝,因公来游,主者灯师雅闻好事,因求诗,谩留一绝。以供后游者一笑耳。 

林泉佳处辄跻攀,胜迹直疑出世间。

谁为观音成圣像,不须更觅洛迦山。

溆阳刘

作者因公来到曲阳,得多知山水胜景,香岩冠绝,与灯师共游,因灯师求诗遂留一首,确为文人雅事,俗者不可近前。

此碑推为金代,高63厘米,宽53厘米,藏于北岳庙。据《古北岳遗存碑石录》中《尚书礼部牒并香岩禅院记》有“灯师”记载,故推为金代。

三、康渊《北岳恒山神庙》

北岳恒山神庙

赐武举及第镇国将军、掌大户都司事都指挥同知宝坻康渊撰

冲霄皂气绕神宫,镇地扶天俯仰中。

雨露有期滋万物,货财无限实三空。

飞来石祭虞王制,耸起祠宸武帝工。

诚祷至灵多有应,古今血食报元功。

 

大明弘治戊午秋八月壬辰日立石

匠人闫彪镌

此诗宏阔大气,描述了北岳神灵必将护佑万物。祭祀者亦倾尽财物以表诚意,期待北岳神灵的大德首功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立碑,高177 厘米,宽70 厘米,厚16厘米;诗文行楷7行,满行16字。完好。现存于北岳庙东碑廊。为康渊(大宁都司都指挥司同知)的一首七律,标题楷书为额,横写。

乔宇《登恒山六首》

登恒山六首

岱华嵩衡一览中,天从西北纪元功。

九霄香火来人境,千里云霞拥帝宫。

玉笈文随金薤远,宝符名与石函通。

东封秦汉成何事,圣代山川祀典同。

直上三千九百丈,万峰下视皆青蠃。

粤初天地既开辟,应有鬼神长护呵。

松杉满涧樵采绝,蘋藻载路祈禳多。

华夷隔限此为最,大石刻颂当如何。

岳势巉巉俯北陲,曲阳飞石事应奇。

百王封礼班群后,万古神功配两仪。

坛下树灵森虎豹,檐阴芝老杂蛟螭。

边州兵歉无宁岁,愿乞甘霖列郡施。

两岩苍翠殿当中,亲上蓬莱第一宫。

涧底流泉奔渴蝀,云边飞砌绕层空。

时巡礼废銮回迥,象设功新庙貌崇。

敢谓吾身有仙骨,名山未到梦先通。

曾闻恒岳有仙台,翠壁丹峰绝点埃。

逋客岂招玄鹤下,祠臣非为碧鸡来。

石枰人去余秋响,岭树猿归起暮哀。

洞口桃花春正好,采真何必羡天台。

丹梯千丈瞰岩幽,石栈钩连最上头。

可是神剜兼鬼凿,也应天巧伐人谋。

中原望秩恒阳近,太古登封朔地优。

我欲磨崖记颠末,山经茫昧尚须求。

 

正德元年夏四月既望白岩山人乔宇希大题并篆

 诗人一气呵成,连作六首七律,所谓天地万物,百代神功,流泉奔谒,飞石横空,直抒胸意。尤其“直上三千九百丈,万峰下视皆直蠃。"“敢谓吾身有仙骨,名山未到梦先通"两句。最是痛快淋漓,有太白之风。

 明正德元年(1506年)刻石,高215厘米,宽91厘米。碑文为乔宇书小篆。14行 ,满行29字。碑阴有楷书释文。现保存于北岳庙东北碑亭,完好。乔宇(吏部尚书)篆刻在明代颇负盛名,受历代金石家关注。另有游记《恒山记》传世。

 

五、刘夔《岳庙落成纪事》

岳庙落成纪事

庙貌恒西一大观,百年丹漆为摧残。

鸠工宠荷枫宸诏,草创虛廑幕府官。

翕合风云回藻梲,芳菲花竹映朱栏。

璇宫矗起清如洗,留于殊方世世看。

 

黄岩刘夔

本诗以纪事的时间为序描写,从丹漆摧残,到召集工人重修后,华丽的栋梁朱栏,芳菲的花草竹林,又再现眼前,清新如洗,留于世代相看

明代刻碑,长方形刻石,行草书,无款识时间,高86厘米,宽58厘米。碑文9行,满行10字。完好。刘夔(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诗并书,现存嵌于北岳庙西院曲阳县博物馆后院墙壁,基本完好。

六、《风雨竹》碑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竹叶书,以竹叶为笔画组合成字。据侍为三国时期关羽首创,又称“关公竹”。诗意深藏。表达了关羽不为曹操上马金,下马金时的情意所动,虽独处曹营心在汉。对刘备的情意和恢复汉汉室,失志不移。目前有:西安碑林关帝竹诗碑、潮州景韩亭关公竹石碑,长江三峽白帝城“丹青正气图",洛阳“关公竹"碑。每一方细观皆竹中藏字,远观即为茂竹,是文人一种特殊的表达。

明朝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重修楼桑庙时所刻,形制为横幅。高95厘米,宽67厘米,厚8厘米。完好。

七、林廷玉《祷雨告文》诗

恒岳庙祷雨一首

苍生頻苦竟无门,欲哭多番强自吞。

国本也知民事重,威灵应是岳神尊。

齐心不尽哀求意,霈泽当沾普济恩。

若是感□能□应,天河倒泻便翻盆。

 

林廷玉讳□平大雨□□乃上曲阳知县王□刻石。

   本诗从告文中摘录,当时,自然灾害严重,旱灾虫灾,上至帝王,下至臣民,都希望岳庙神灵普降甘霖,解民生之困顿,让天河的水倒泻下来,最后一句“天河倒泻便翻盆”痛快地下一场倾盆大雨。

 碑高160厘米、宽72厘米、厚15厘米。碑额篆书。2行,行2字。正文楷书。17行,满行34字。刻于正德八年(1513年)。现存于北岳庙东碑廊。下半部分风化。林廷玉,《明史》卷七十有简略记载,此人颇有才干。据《弇山堂别集》载,林廷玉属陕西平凉卫籍福建侯官人。在明代奏议中多见其人言论,于当时政局有一定影响。另外,在《虚斋集》地方通志中多有其人事迹。

 

(注:因部分碑文磨损,无法辨识文字,所以用□替代。)

                                             

                                                                    (作者:杨丽静整理)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曲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2-4212301 邮箱:xinxike999@163.com
冀公网安备 13063402000055号 冀ICP备08102160号-2 网站标识码:13063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