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载曲阳】 人物传—赵南公 |
|
|
赵南公(1882-1938),赵城东村人。幼时家贫而好学,16岁中举,后在赵城东村布市做经纪人。20岁时,因替一卖布的妇女抗税辨理,与县令发生争执,用砖头将县令打伤,遭到县衙的捉拿,遂投奔上海的一个亲戚。到上海后,赵先在亲戚的资助下经商,几年间积攒了一些钱财。后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以经商为掩护,时常参加一些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赵出任上海市河北省赴沪同乡会会长。期间,60余名河北籍的民工受骗即将赴日本当劳工,赵出面找国民政府有关部门交涉,成功将民工滞留国内,并资助路费帮乡民还乡。后数名曲阳籍民工集资做一牌匾送到赵的家中,可惜匾在文革中被其晚辈使用不当而损毁。
1914年,赵南公与欧阳振声、谷钟秀等人共同创办了上海泰东图书局,股东大部分是“欧事研究会”(为从国民党中分离出来的以反袁为目的的政治团体)成员,出版了大量政治方面的书籍。1916年“护国运动”以后,赵南公开始主持图书局,继续出版具有进步社会思想和论述中国社会问题的书籍。1920年他创办了《新的小说》和《新人》杂志,并承担《民铎》《评论之评论》《国民》等期刊的发行,后出版了陶乐勤译的《政治经济学》、邵飘萍著的《失业者问题》等单行本。赵还亲自出面邀请鲁迅等人编辑《世界文化》月刊。
1921年2月,赵南公着手改组泰东图书局编辑部,邀请李风亭、成仿吾、郭沫若到编辑部工作。赵委任郭沫若为泰东图书局总编辑。之后,郭沫若编定了自己的新诗集《女神》,改译了德国小说《茵湖梦》,标点了元杂剧《西厢记》。一年间,《女神》《西厢记》印刷3版,《茵湖梦》印刷6版。在赵南公的支持下,郭沫若主持的创造社《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得以问世,故郭沫若称泰东图书局为“创造社的摇篮”。同年8月11日,毛泽东为扩大长沙文化书社之事专程造访泰东图书局编辑部,并与赵南公畅谈良久。1924年5月,因受国民党当局查禁,创造社被迫停刊。近3年时间里。泰东图书局为创造社出版发行《创造》季刊6期、《创造周报》52期、《创造社丛书》9种、《世界名家小说》6种、《世界少年文学选集》6种、《辛夷小丛书》4种。凭借这些书刊,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创造社同仁实现了“异军突起”,掀起了中国新文学界旋转翻腾的波涛。
泰东图书局出版了梁实秋、闻一多主编的《大江季刊》,潘汉年、叶灵凤主编的《幻洲月刊》,高长虹、高歌主持的《狂飙月刊》和《泰东月刊》等。由于国民党当局大兴“文字狱”,泰东图书局屡遭查禁,身为总经理的赵南公多次被传讯和罚款,3次被拘捕,但赵从未屈服过。
同期,赵南公还做过上海市四马路商界联合会会长。1920年5月21日,赵南公联合王无为、张静庐等人成立废娼会,发表废娼宣言,在上海掀起轰轰烈烈的废娼运动。1930年2月13日,赵南公与鲁迅、郁达夫、潘汉年等51人,共同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抗议国民党当局的黑暗统治。
赵南公急公好义,多次帮助革命者脱离险境,如资助郭沫若等人前去日本避难、帮助被捕入狱的中共开封市委尚钺保外就医等。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汪伪政府中一些赵南公的熟人想拉拢赵到汪伪政府做官。赵不屑与汉奸同流合污,一口回绝。
1938年冬,赵南公因病在上海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