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曲阳——林平 |
|
|
回忆在宋家庄的日子里 1939年春,北大学生林平在国际友人凯瑟琳的帮助下,来到了曲阳宋家庄村。她在自传里记录下了那会的生活。 “我久久仰慕的抗日根据地已经到达,像到了老家一样亲。” “当时在宋家庄睡的是通炕,褥子被子都没有,枕头更不用说了,对生活条件的艰难是有精神准备的。因我家原来也不很有钱,这些很快习惯了。” “当李大姐(这里的李大姐指的是李素冰,编者注)第一次领我去参加村妇女开会时,当地群众是以不同的眼光看我。我也是以好奇的心情看周围的一切。我看到这里真是穷乡僻壤。我和她们从生活习惯,语言行为上均有不少距离。这时才想起读书时说的革命和实际上的革命还有不少的距离呢。” “我决心去客服一切困难,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主要是跟同志们一块跑路,参加各种会议,听讲抗日道理,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一切。” “当时根据地的青壮年,有一部分参了军,有一部分当了县区级干部。剩下的一些,即使不脱产也在地方担任了民兵武装活动的主力。而支援前线的工 作,包括交公粮、运军粮、做鞋袜等工作,妇女们都勇敢地担当起来,(同时)还要搞生产,织布、种地、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等,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而这里可耕地很少,北边一带老百姓靠吃枣子、树叶来充饥,南边一带的农民则靠吃地瓜干为生,常年见不到正经粮食和青菜。又加上敌人连年扫荡,实施“三光”政策,老百姓连完整的住房都没有,生活极端残酷、艰辛。日本人的‘扫荡’都是在秋天,因此,经常是地里的庄稼还没有熟透,就赶紧收割、埋藏起来,但也总有被敌人抢先的时候。辛辛苦苦一年种的粮食,全部被敌人抢走,老百姓心疼啊,坐在地头大哭,惨不忍睹。” “敌人扫荡过后,什么吃的都没有了,老百姓靠捞河草充饥,吃得人都是肿的。” “每次扫荡后,妇女和老乡们收拾了破烂的家园,重新振作精神。该干什么干什么,继续和敌人斗争,和大自然斗争。” 左一林平 注:1.此文为林平的儿子陈虎提供。题目为编者加。 2.【林平简介】林平(1915-2011),原名肖毓寰,河北怀来人。1939年奔赴到晋察冀根据地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至1944年4月先后任曲阳县一区妇救会主任、大岸沟化学厂政治指导员、晋察冀边区商店会计。1944年5月至1945年9月,在延安党校学习。1945年12月至1946年5月任吉林省西安市(现改名为辽源)组织部长,1946年6月调入铁路系统工作,历任牡丹江铁路局机要科科长、秘书科科长,济南铁路局运输科科长、计划处副处长。1955年11月,按照组织决定护理生病的丈夫陈大凡。 曲阳县委党史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