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方志曲阳
战斗在曲阳——杜文达
发布时间:2023-08-15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字体: 打印

到晋察冀去

 


1938年8月,朱良才调任三分区政委(前任政委王平已调冀中军区任政委)。三分区要干部,朱良才通过政治部了解情况后,到聂司令员那里点名要我到三分区十一大队(团)当政委。聂司令员同意了,下命令后,我随朱良才政委到了三分区驻地——曲阳县下河镇。第二天,我便到十一大队任职去了。十一大队大队长唐子安,参谋长陈惠忠,政治主任邱先通(后为郝玉明、李荒),总支书记梁达三,特派员窦相初,供给主任谷子珍(后为庞占双),卫生队长王维汉一营营长何向荣,政治教导员佟磊,二营营长李金才,政治教导员赵乃禾,三营营长周金标,政治教导员耿毓桂。我刚刚到任,1938年的秋季反“扫荡”就开始了。

 

刘家马战斗

刘家马战斗发生于1938年10月初。日军这一路有400余人(当时还没有伪军),向根据地发动第一次“扫荡”,曲阳城被敌占领。接着,日军向下河进发。

分区首长决心以三个大队的主要兵力侧击敌人,以十一大队一营附团重机枪连于刘家马正面阻击敌人,目的是打击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

十一大队一营和团重机枪连在刘家马村南占领阵地。二、三营在村东沟内向敌人侧翼突击,配合十、十二大队打击敌人。分区司令员陈漫远、政委朱良才等首长和司令部一部分参谋,在分区警卫连掩护下,在刘家马村北的一片坟地里建立了分区指挥所。

敌人首先集中炮火轰击,尔后向一营阵地猛攻。一营长何向荣牺牲了,部队一时失去指挥,阵地被敌人占领。我见一营阵地打得很激烈,和警卫员很快赶到那里。一看,部队已经向西撤走了。我与敌人碰了个对面(只有几米远)。敌人见我们只有两个人,便大叫“捉活的”。

正在这时,一连的一个班从左边下来接应我,与敌人打上了。我指挥这个班抗击敌人,叫他们边打边撤,一条街、一个巷抗击。我跑步到村北坟地,将情况报告分区首长,让他们赶快撤离,由我指挥分区警卫连,据守在这块有利地形上。

集中火力压制向我射击的敌人,掩护指挥所撤退。司令员陈漫远刚上马,就负了轻伤,子弹打伤了他的耳朵。我们掩护分区首长撤到后面山背后,才指挥警卫连分批撤出阵地。

刘家马战斗前两天我刚刚到职,对部队情况还不很了解。这个部队是1937年才组建的,又没有红军老部队的骨干,遇到干部伤亡,部队就沉不住气。那一天要不是我及时报告情况和指挥掩护撤退,情况就会更危险。

钢铁的队伍无一不是在战火中锤炼出来的。十一大队刘家马战斗后马上投入王林口伏击战。阜平之敌300余人,附骡马百余匹,经王快向曲阳运送物资,我大队在王林口占领有利地形伏击敌人,毙伤敌百余人,缴获枪械30余支、骡马50余匹和大批其它军用物资。这一次打得英勇、漂亮,军区的抗敌报连续予以报道。

深入我根据地的日军,因为运输线屡屡被我切断,惶恐不安,不得不从占领的阜平、王快等城镇撤出,秋季“扫荡”也就从此收场了。

 

破击战

1939年7月,我到三分区游击一支队任政委。一支1938年9月组建的,支队长赵国泰参谋长陈惠忠治处主任李济。支队下设五个大队,每个大队下属四个中队(连)。一大队(定北大队)大队长宋维藩,政委李济寰(兼);二大队(曲阳大队)大队长牛中仓,政委昌五;三大队(新乐大队)大队长郭树林,政委刘凯;四大队(行唐大队)大队长与政委的名字记不清了五大队(定南大队)大队长甄凤山,政委姓陈。支队部直属分队有:特务连、通讯连、侦察连、电台、卫生队等。支队部驻唐县西大洋。

三分区主力部队,除了二团、骑兵团外,就是游击一、二支队了。一支队活动地域在定北、曲阳、行唐、新乐、定南一带。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地区性抗日游击战争,巩固扩大游击区,困扰和牵制敌人,伺机消灭敌人;同时领导和指挥县、区游击队、民兵及当地群众,破坏敌人铁路、公路及通讯设施,进行化装侦察,获取敌人情报等。二是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工作。组织、宣传、发动人民群众,打击、分化、瓦解敌伪汗奸,摧毁“维持会”等伪政权组织。三是沟通冀西同冀中两个根据地的交通,护送我方过往人员及物资安全通过平汉铁路(一条路线在定北县清风店附近,另一条路线在寨西店车站至新乐车站之间)。四是配合主力部队在本地区作战。

1939年11月初,为了配合一分区黄土岭战斗,我赵国泰率部队在平汉铁路寨西店至定县之间展开破战。破坏铁路10余公里,收割电线5000余斤。同时袭击了定县、寨西店火车站,歼灭日军20余人,俘掳伪警备队30余人,活捉汉奸20余人。缴获日军机枪一挺,步枪40余支,手枪5支。

1940年1月4日,军区下达整编游击军命令。命令说“令游击军全部于元月六日集结管家佐完毕”;“并由三分区调拨800人部队补充之”。游击军是原冀东22县伪保安队反正后组建的。为了尽快提高这支部队的素质,上级决定调一些部队与他们混编。根据指示,支队长赵国泰带一支队6个连约800人,编入游击军(后改编为三分区四十一、四十二团)。赵国泰任游击军政委。一支队人员大减,但随即进行了补充,并由赵复兴接任支队长。

1940年8月,八路军于华北敌后发动了“百团大战”。以115个团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向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平绥、德石等铁路交通线上的日伪军及沿线两侧据点发动进攻。8月间,由我和赵复兴同志率一支队,并指挥定北、曲阳、新乐三个县的地方游击队以及1万多人民群众参加了“百团大战”。在北起王京车站,南至新乐,包括清风店、定县、寨西店火车站在内的平汉铁路线上,以及在定县至曲阳的公路上同时展开破击。这次破击战,前后持续达一个多月,共破坏铁路40余里,收割电线1万多斤。对王京、定县北关、寨西店、新乐等车站敌人据点进行了连续袭击,击毙及俘掳日伪军1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80余支。捣毁了车站“维持会”,并活捉汉奸100余人。在此期间,我们还多次挫败了敌人抓夫重新修复铁路、公路的阴谋,使此段铁路及曲阳至定县的公路久久不能通车,陷于瘫痪状态。

9月间,我调往六团任政委(后林茂源接任)。六团团长季光顺(后为李湘、肖思明),副团长谢国仪、参谋长胡克仁,政治部主任尚英。一营营长张金兰(后为吴伟、刘德才),政治教导员张家湾。二营营长王钧(后为罗肖文),政治教导员罗永祥。三营营长吴伟(后为钟茂华),政治教导员刘一山。

 

作者简介:

 1、此文节选自《我的回忆》一书,杜文达著。

 2、杜文达(1914-1995,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战役,先后两次负伤。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科长,晋察冀军区分区十一大队政委游击一支队政委,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六团政委,晋察冀军区分区六区队区队长,冀中军区七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党(城)阜(平)战役,参加了晋察冀军区从1938年至1943年每年的反“扫荡”。指挥了安平饶阳战役韩村铺战斗,并乘胜解放了安平、饶阳两县城。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十一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独九旅旅长,华北军区O六师师长保定警备司令。参加了张家口绥远战役,组织指挥了胜芳保卫战,参加了保北战役、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解放石家庄和保定战役、平津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北省军区参谋长,六十六军第一副军长、代军长、军长,天津警备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曲阳县委党史办供稿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曲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2-4212301 邮箱:xinxike999@163.com
冀公网安备 13063402000055号 冀icp备08102160号-2 网站标识码:13063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