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大事记(四) |
|
|
元太祖十一年(公元1216年) 升曲阳为恒州,辖阜平、灵寿、行唐、庆都(今望都)、唐县五县。授邸顺为安抚使。 金将武仙率兵进犯,邸顺率部迎战,金将大败。加封邸顺为镇国上将军、恒州等处都元帅。 元太祖十四年(公元1219年) 金将武仙复攻元将张柔,败走郎山。祈阳、曲阳诸城寨金兵全部投降。 元太祖十五年(公元1220年) 金将武仙屯兵于黄、尧二山,邸顺及弟邸常率部将其击败。西京郝道章勾结武仙抄掠州县,被邸顺擒杀。武仙退避真定。 金发兵增援武仙,攻占中山府。李全背叛中山府,应和金兵。武仙趁机将驻扎在曲阳黄山的中山府使董俊军打败,后撤离。 元太宗十一年(公元1239年) 撤恒州建制,恢复曲阳县。 元中统初年(公元1260年许) 元世祖在大都(今北京)召见杨琼等曲阳石工。杨琼刻一狮一鼎献之,世祖日:“此绝技也”。命杨琼管领燕南诸路石匠。 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 岳镇代祀分东、南、西三道。北岳定为西道。 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 县尹关玉革除食盐税之弊。 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 皇宫加封北岳为安天大贞元圣帝。 元延佑年间(公元1314—1320年) 县尹齐伯春重建学宫。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 七月,曲阳等县蝗灾。 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 七月,曲阳等县风雹灾害。 县尹李脱因重修学宫。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明太祖下诏免去北岳前代封号,复称北岳恒山之神。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 曲阳等县大旱,明成祖诏户部发粟赈济灾民。 明永乐年间(公元1410年前后) 曲阳县制瓷业移至岗北及邻村,以烧制日用粗瓷为主。 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 知县毕玉修明伦堂。 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 7位乡绅合资重修东墁石道。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 四月,曲阳等县大旱,继又大雨冰雹。六月,大水成灾。皇宫遣待郎原杰赈恤灾民。 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 灾荒,知县乔良安扶百姓,灾民无流亡。 重修学宫。 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 知县周寅组织民众筑堤200余丈,从御水患。 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 发邯郸交河马405匹,寄养于曲阳县。 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 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请改祀北岳于浑源州。礼部尚书倪岳议复:“曲阳庙祀已久,当从其旧”,诏从之。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 增设真定府通判一员驻曲阳县,专司倒马、龙泉、固关三关事宜。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 管关通判杨琳捐资买民屋,拓宽文庙前地,修建泮池。 明嘉靖九年(公元1930年) 灾情异常。 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 通判刘绍宗奉命重修北岳庙。 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 户科河南陈公上疏:罢曲阳庙祀,改祀北岳于浑源州。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 知县杨早重修学宫。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 知县鲍献书请除民间养马差累。 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 巡抚胡来贡复请改祀北岳于浑源州,仍未获准。 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 巡抚宋仕、巡按何出光奉命重修北岳庙。 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 饥荒,知县赵岱劝民出粟,以赈灾民。 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3年) 三月,相如村立“赵国蔺相如故里”石碑一块。知县赵岱题写碑文。 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 知县谢传显始立社学,令民纳钱代租。 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 知县杨音在党城等村开渠灌田。 明崇祯年间(公元1640年左右) 知县田首凤重修县学。 明崇祯末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 知县洪秉浩修仓,积谷千余石,以备荒赈。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