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抗日英烈 |
|
|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定州布置了很多的兵力。而日寇要想大规模“扫荡”,围剿阜平,必经曲阳,曲阳便成了敌我斗争的残酷战场。很多人视死如归,勇猛杀敌,为国家和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十一大队队长朱仰兴、独立四团团长许佩坚、游击军司令员王溥、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郝玉明、六区队队长喻忠良、42团团长包镇、42团政委赵乃禾均壮烈牺牲在曲阳。2014年,王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2015年,朱仰兴、许佩坚、郝玉明、赵乃禾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与王溥司令员一同牺牲在张家峪战斗中的,还有三地委组织部部长郗晓峰(2020年,郗晓峰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1937年,一一五师进驻党城,骑兵营在10月18日解放了曲阳城,曲阳县委得以恢复,张厚之任县委书记。得知曲阳县委恢复,地委组织部部长郗晓峰来到曲阳,他讲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提出明确指示。首先要把全县的党组织发动起来,建立县动委会。然后再建立县、区、村的各种抗日团体。总之是要把各个阶层广大民众组织起来抗日,迅速建立县大队、区小队。根据他的指示,曲阳很快建立了县、区、村动委会,成立了抗日游击大队。 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很多热血青年跨越山水来到曲阳,牺牲在曲阳;曲阳亦有一些革命志士,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辗转到外地参加革命,牺牲在外地。 张桐(1916.4.16—1946.10),又名张获,郎家庄村人。出身于地主兼陶瓷业主家庭。张桐少时聪明好学,成绩优异。1931年春由其亲戚王银科(曲阳县早期共产党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张桐入党后化装成短工,到处张贴、散发革命传单。他利用岗北村砂石岸瓷窑少东家的身份,把县委的文件传达给灵山区委,让一些处境危险的同志在瓷窑藏身,以躲避敌人的抓捕,使瓷窑成为党的秘密联络站。在他的影响下,其兄长张泽生参加了八路军,弟弟张李明(原名张群,曾任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吉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长春市委第一书记)、张进生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侄子张汉章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支前行动中牺牲,妹妹张丹桂、张檀桂及弟媳李世雨(张李明的妻子)投入了妇救会的工作。一个剥削阶级家庭变成了一个革命大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张桐先后任晓林区区长,曲阳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科长,望都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晋察冀边区第三专署秘书主任、工商局长,昌(平)宛(平)房(山)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涿县(今涿州)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蔚(县)涿(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职。1945年11月,调任万全县民主政府县长。1946年10月,张桐在腰站堡村组织开会时被敌包围。危急时刻,张桐沉着冷静地指挥大家边打边撤,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在奔赴怀安的路上不幸被叛徒杀害,年仅30岁。 张光汉(1909—1946.12.5),又名张明,1909年出生于郎家庄村一个贫农家庭里。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繁峙县抗联会工作,先后担任六区财政助理和五区区长职务。1945年12月1日,张光汉和区、村干部正在杜里坪村开会,由于奸细告密,遭敌包围。在紧急关头,张光汉冷静指挥其他同志向北转移,自己奋不顾身地冲向村南高地,用枪声把敌人引开。在张光汉的掩护下其他同志都安全突围,而他却被敌人团团围住,因寡不敌众被敌抓获。无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始终没有屈服,12月5日被敌杀害。1946年,繁峙县委、民主政府追认张光汉为革命烈士,英名刻在繁峙县抗日战争英勇烈士纪念塔上。 赵建庵(1908—1941.2),原名赵守乾,县城东大街人。1925年考入保定大中职业学校读书,后转交通中学、烈士田中学学习。1926年回乡,任高门小学教员、校长。1928年同牛树才等一起创办城厢临时平民学校,任董事。1937年10月,赵建庵被朱仰兴派到唐县开展抗日活动,任一区区长。1938年5月,任定北县县佐。1939年指挥京汉铁路望都至新乐段120余华里交通破袭——被誉为“敌工大王”。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起任晋察冀三专署机关秘书室敌工秘书、秘书主任、敌工科科长等职,后到龙华、蔚县、定兴敌占区开展抗日工作。1941年初,赵建庵率工作团20余人,在定兴县敌占区发动群众抗日。2月中旬的一天,赵建庵与工作团3人在北幸村召开群众大会,会后被200余伪军包围在屋内。赵建庵与工作团人员顽强抵抗直至弹尽。敌人在房顶及四周堆起柴草,洒上汽油,放火焚烧房屋,赵建庵与3位战友壮烈牺牲。1988年,其同学李济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担任华北抗美援朝总分会副主任,华北地质局局长,地质部副部长,农机部副部长,一机部顾问、党组成员)为之题词“为国捐躯,虽死犹荣;壮志凌云,气壮山河”,以表纪念。 傅进山(1921-1946),晓林乡石门村人。1943年,经荀昌五、王秋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去门头沟煤矿打工谋生,他化名王进发展地下斗争。先是组织4个已经入党的曲阳老乡,成立了党小组。后来,他又建立了党支部,组织起了工会。1945年日寇投降后,傅进山手提矿灯,到各个工地找工人谈心,启发工友的觉悟,很快在门头沟煤矿建立起党总支和3个党支部,傅进山任党总支书记,统一领导全矿的工人运动,使门头沟煤矿的工人斗争有了进一步开展。在傅进山的领导下,门头沟煤矿工人举行了增资罢工斗争并取得胜利。1946年,傅进山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5岁。1959年,以傅进山为原型的电影《矿灯》上映,展现了门头沟煤矿工人们在傅进山等人领导下所进行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县委党史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