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方志曲阳
修德寺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2-06-22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字体: 打印

    修德寺遗址位于曲阳县城西南部,其前世为隋朝第一批在全国颁赐舍利塔的30座寺院之一恒岳寺,现仅存遗址和修德寺塔1座。2006年修德寺塔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闰三月,隋文帝杨坚下诏于五岳之下各立一寺,北岳所立即恒岳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岁次,皇帝普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于定州恒阳县(今曲阳县)恒岳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前来定州恒岳寺送舍利者为释慧海,曾记载“海造塔于定州恒岳寺,塔基之左有滢,名曰龙渊,其水不流,深湛悬岸。及将安置,即扬涛。沸涌激注,通于川陆”的地形和寺塔建成后的祥瑞景象。

    早于恒岳寺落成的有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的阮西旺宁定寺、北齐北周年间(公元550-580年)黄山八会寺;晚于恒岳寺落成的有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的黄山八会寺千佛龛、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的东诸侯祥定寺和西郭清化寺。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0年)郭子仪、李光弼等合击史思明于嘉山,有“重修恒阳县城”记载,想必被毁才修,但毁于战火的恒岳寺却未在重修之列。唐朝从“安史之乱”由兴而衰,征战不断,寺院衰落或废弃也实属自然。

    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修德塔落成,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修德塔处建修德寺。修德塔的形制为平面八角形,上为楼阁式、下为花塔式的七层砖塔,通高32.29米,与一般花塔形状相比独具特色,是花塔中的特例,极为可贵,为研究宋代寺塔建筑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实物例证。恒岳寺改名修德寺,有专家推测是在北宋真宗在位(公元998-1022年)期间,因避讳真宗名“恒”之故。从修德寺塔上3块重修塔碑文中得到证实,在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已使用此名称。“修德”二字有的说取自“北齐幼主高恒失道,每灾异寇盗,不自贬损,唯诸处设斋,以此为修德”典籍;有的说与北岳庙德宁之殿的“德宁”有关联。修德寺名称来源尚不清晰,有待探讨。

    1953年,修德寺遗址出土石造像2200多件,其中刻年款的有271件,如此多的纪年造像出土在我国还是首次,丰富了我国雕塑艺术史的宝库。遗址出土白石造像,纪年最晚者为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造像被毁掩埋,起因于“三武一宗”灭佛事件的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的会昌法难,而上述修德寺落成于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如此可知,造像埋藏地下250余年后才建修德寺,故此批造像与修德寺本身无关,仅由此处出土而关联名称。



                                                                                                                                                                                                                           (图、文/万树勋)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曲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2-4212301 邮箱:xinxike999@163.com
冀公网安备 13063402000055号 冀ICP备08102160号-2 网站标识码:13063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