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
|
1937年11月,王平在灵山村建立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曾先后驻扎在灵山、下河、树沟、套里、上高堡村。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曲阳是北岳区根据地的前沿阵地,被晋察冀边区政府誉为“坚持游击区工作的模范”。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曲阳县委书记、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张厚之 张厚之(1908—1988),1908年生于曲阳县七里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在本村小学毕业后,恰逢保定、北京、天津的大中学师生到曲阳县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民协会。他便同本村好友井国彦一起,帮助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动员本村青年张狗文、张占京等6人首先加入农民协会。1927年高小毕业后升入曲阳县师范学校读书。1929年8月毕业后,在本村小学教书,经常在学生中开展共产主义宣传,因而被当局辞退。1931年7月7日,经王连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委派,到北马古庄小学以教员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活动。1932年春,中共曲阳县委成立,任团委书记。在全县小学中发展团组织;组织领导小学教员成立小学教员联合会,为提高待遇和政治地位进行罢课斗争;发动广大穷苦百姓,进行抢麦、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斗争。1933年底被县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在保定第四监狱。在狱中机智勇敢地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35年8月获释。 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到曲阳党城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随后,中共曲阳县委恢复,张厚之出任县委书记。 1938年春,在下河村召开的群众大会上,他作为县委书记讲话,成为全县第一个亮出党员身份的共产党员。抗日战争时期,曲阳仅有两人以共产党员身份公开亮相,张厚之为其中之一,另一名为王延春。当时,大会由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十一大队政委张毅忱主持,他大声地宣布:“请中共曲阳县委书记张厚之同志讲话!”他的话音一落,台下的群众纷纷拥向台前,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他们急忙绕过众人跑到台前。当时的情形说明,群众多年来只听说共产党闹革命,而没有见过共产党公开讲话,他们都是怀着激动的心情,渴望着倾听我们党对抗战的主张。 自成立以来,曲阳县的党,一直处在地下党的地位,党员和党的组织是不公开的,每个觉员都是以群众的面目进行工作的。公开自己的县委书记,这是曲阳党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说明我觉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发展壮大,一场由我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即将在曲阳大地展开。 一年后,因病不再担任县委书记职务,到二区代理二完小校长,从事教育工作。1944年2月,担任曲阳县抗敌后援会主任。1944年12月,调中央局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张家口烟草公司经理。1947年1月任井陉煤矿党总支书记。1948年10月,调到山西省,任阳泉铁厂党总支书记,1949年10月任第四煤矿党总支书记。 全国解放后,1950年10月任阳泉市矿务局组织部部长。1953年4月,任市委党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1954年6月任中共阳泉市委委员兼工会副主席。1959年10月任阳泉市科委副主任。1962年6月任市物资局局长。同年8月任市政协委员、代秘书长。1964年3月,调任阳泉市农业银行行长。1966年1月离任。 牛树才 牛树才(1908—1990),又名牛森林、牛树材,上庄尔村人。1920年,在曲阳县城高小读书,1923年考入保定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9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入保定大中职业学校做团的领导工作。1928年春,同张涛、赵建庵等建立了城厢临时平民学校 (后改名为燕南民众学校。燕南民众学校是曲阳早期共产党员的活动地之一),任董事长兼校长。为把学校经营下去,卖掉家里的40亩好地,创办了石印局。 1937年11月,中共曲阳县委恢复,任组织部部长。 1939年任曲阳县委书记。同年10月,调任一地委组织部部长。 1939年9月2日,到阜平县参加了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县委和全县党员在大会上发言,无论日寇多么猖狂,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曲阳县党组织将带领全县人民英勇斗争,浴血奋战,直至取得抗战的胜利。边区政府对曲阳几年来的对敌斗争事迹给予高度评价,第二天,致电曲阳县委和全体同志,赞誉曲阳为“坚持游击区工作的模范”。 后曾任冀察区组织部部长、察哈尔省委组织部部长、冀热察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冀热察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察哈尔省委副书记兼张家口市委书记等职。 1950年3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副主任、皖南区党委书记。1952年初,皖南、皖北合并, 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军区第二政委。1955年1月,调任上海市政府交通局办公室主任。从1956年秋开始,先后任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委候补委员。1960年2月,调到河北省工作,先后任河北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文革”期间遭受破害。1980年2月,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理主任、党组副书记。 1983年5月,任省顾问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1985年5月离休。1990年2月6日逝世。 陈一凡(1910—2000),原名赵维藩,乐亭县人。认识了陈大凡(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边区粮食局局长)后,被其坚强的革命意志深深打动,改名为陈一凡。1926年至1932年,在北平汇文中学学习,1934年7月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曲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一专署专员。1938年,曲阳县委、抗日民主政府驻于北宋家庄时期,陈一凡与牛树才一起领导抗日军民在干河沟村边植树;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大家讲唯物辨证法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有时还召集娱乐晚会;陈一凡懂英文, 可以无障碍同白求恩大夫、何明清女士交流。后来,何明清女士被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战精神深深感动,冒着危险,去北平为抗日民主政府和八路军购置药品、器械,陈一凡功不可没。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察哈尔省委秘书长,哈尔滨市工商局、工业局局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哈尔滨市委常委、第一副市长,松花江省工业厅厅长,东北煤矿管理局副局长等职。1955年9月,任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1961—1978 年,任北京矿业学院院长、四川矿业学院院长(1970年,北京矿业学院搬迁至四川并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2000年7月17日,在北京因病逝世。 刘锡三 刘锡三(1907—1997),唐县西同龙村人。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参加革命, 同年10月,由团转党。曾在冯玉祥、贺龙手下任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唐县动委会副主任、县游击大队政委。1939年10月,任曲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0年,刘锡三主抓统一累进税(1940年上半年在齐村区沟里村搞过试点)和民主选举工作,选举出了参加晋察冀边区参议会的代表,还整顿了村财政。 1941年8月,任四专署秘书长。1943年,任晋察冀边区政府总务主任。 1945年9月,任热河省民政厅厅长、秘书长。后任乌丹警务区专员。1948年1月,任四十五军后勤部部长,对被接收的伪省政府职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参与了当地剿匪和土改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和伤员安置工作,为锦州战役、辽西战役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西省南宁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广西省政府民政厅厅长,政府秘书长。1956年到中央党校学习。1958年1月,调到鞍山工作,历任鞍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政协主席等职。1980年5月,任鞍山市第一任人大常委会主任。1982年离职休养。 荀昌五 荀昌五(1906—1997),原名荀桂生,北管头村人。 1924年,考入县立师范学校,1925年考入直隶陆军军士教导团。1931年,经王冠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下旬,曲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曲阳县动委会相继成立,任动委会主任。11月,中共曲阳县委恢复,任武装部部长。同月,曲阳县抗日游击大队成立后,任政治委员。同月,代理县长。 1939年10月,任曲阳县委书记。1940年5月调出曲阳,先后担任晋察冀边区人民武装抗日委员会主任、四专区人民武装部部长,冀晋军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晋察冀军区人民武装部副部长,是晋察冀边区民兵武装斗争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1948年,调任正定县土改工作队队长、县委书记,领导正定人民进行了土改。 全国解放后,任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教务主任、第一部主任。1952年调华北行政委员会任农林局副局长。1954年调国家林业部,历任林业部林产工业局局长,森林工业部部长助理,林业部党组委员兼林科院副院长,造林司司长等职。1963年任林业部副部长。 1983年离休。1997年7月27日,在北京逝世。 (供稿:县委党史办)
|